网络用语“凡尔赛”指的是自恋、炫耀、装逼的行为,常常用于贬义。

这个用法源自于中国网络文化,最初是指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过于炫耀的照片或文字,类似于在凡尔赛宫炫耀自己的贵族身份一样,因此得名为凡尔赛。后来,凡尔赛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网络用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社交媒体、网络聊天、游戏等。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过度炫耀或虚荣的人或行为。

“凡尔赛文学”官方定义为:生活的高贵、奢华,且想通过一些反向的表述,来不经意地透漏出自己的优越生活的人,一般用来调侃,简称“凡学”,运用“凡学”的人称为“凡人”。这一种夸张的自我表达方式具备三个要素: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凡尔赛文学”由来

5月,微博认证博主@小奶球对凡尔赛文学做出过详细的解释,《南方周末》称其为“凡学”(凡尔赛文学简称)创始人。网友小奶球表示,最初留意到这种现象源于朋友向她吐槽,有人每天在社交平台上描述享用的高档酒店、奢侈品、红酒,字里行间透着“淡淡”的优越感,其灵感来自于刻画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浮华奢靡的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这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称为“凡尔赛文学”。网友总结出凡尔赛文学三要素:“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借助他人之口来称赞自己。”

真正将凡尔赛文学引爆网络的是微博博主@蒙淇淇77,她在微博上分享在北京奢华、恩爱的婚姻生活,其中的“凡尔赛”因素引发了网友的讨论。例如蒙淇淇在一条微博中写道“三年前我第一次去别墅区,杭州西溪融庄,问阿姨住几楼啊?她一脸不耐烦地说,没有几楼,都是几区几栋,一栋都是我家!后来我在北京换了别墅,人口申报,工作人员说地址要补全,准确到几零几。我轻轻说,不好意思,您再看看。他看了看说,啊,别墅区,不好意思。我说没关系,我以前也不知道。”恰恰彰显了这种假装不经意的“低调炫耀”。一时间,“凡尔赛”体成了大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豆瓣上“凡尔赛研学小组”已经高达4万人,凡尔赛文学在微博已经获得了16.8万的讨论量、8.6亿的阅读量,吸引2.4万人参与原创。“凡尔赛文学”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迅速传播,进入了人们的言语交际。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