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端午佳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大家是否已经满怀期待地翘首以盼了呢?除了能够品尝到香气四溢、口感独特的粽子外,更有几天宝贵的假期等待着我们。届时,我们可以尽情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与家人一同外出游玩,感受那份无拘无束的惬意与畅快,真是让人心生向往啊!

端午节嘛,吃粽子可是必不可少的。说到粽子,北方的朋友可能更喜欢甜粽子,那南方的朋友是不是更喜欢吃肉粽子呢?其实包粽子这种事儿,大家估计都会,毕竟很多人都亲手包过。

但今天我们不聊包粽子的方法,而要说说粽子的煮法。怎么煮粽子才能让它又糯又香呢?这个可是有小技巧的,咱们一起来学学吧!

煮粽子用冷水还是开水?

煮粽子时,直接给它泡“冷水浴”。

煮粽子的时候,千万不能给粽子太多温暖,直接冷水下锅,几个小时之后,你会发现粽子非常软糯,一点夹生都没有。很多人煮出来的粽子夹硬芯,其实就错在热水下锅。

煮粽子用冷水还是开水?

因为热水如果容易让粽子外层过早熟透,内层却还没有熟透,出现夹生的现象。但是用冷水煮可以使得粽子的内层和外层煮的更加均匀,口感更佳。同时,煮粽子的时间需要根据粽子的大小和材料来决定,一般来说,大约需要煮2-3小时左右。

正常人都觉得应该要等水沸腾之后,再把粽子放进锅中,这么做粽子表面的部分受热度更高,而中心部位的温度持续上不去,最后形成一层“硬芯”。冷水下锅,能够让所有粽子同时受热,受热的程度更加均匀,在焖煮后的口感会更加软糯。

煮粽子的三个技巧

1. 浸泡糯米

在煮粽子之前,首先要将糯米充分浸泡。一般来说,糯米需要浸泡3-4小时,以便充分吸水膨胀。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将糯米浸泡一夜,这样煮出来的粽子会更加软糯可口。

煮粽子用冷水还是开水?

2、要加点料

除了用水之外,在煮的时候,务必要放上少许盐、食用碱,放上这2样,可以让粽子的甜度、软糯程度更高。

食盐能激发糯米自身的甜味,而食用碱能释放粽叶的香味,让糯米吸收,这样粽子才又香又甜。很多人不知道,食用碱能让粽子快速煮软,不容易出现夹生,吃起来更软糯,这也是为什么煮粥时要加少量食用碱的原因。

食用碱还有利于糯米营养的释放,也能让粽子更香,所以煮粽子时别忘了这2样调料。

煮粽子用冷水还是开水?

3、煮粽子要冷水下锅

煮粽子不要开水下锅,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粽子外熟内生,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有硬芯,热水下锅的煮粽子还容易将粽子煮散花。

要知道百煮不如一焖,急火煮出的粽子会少了粽子的香味,而且糯米受热不均匀会夹生,冷水下锅的粽子口感更糯更黏口。

煮粽子用冷水还是开水?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