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

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

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如: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

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如: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冒号的作用:

⒈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⒉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⒊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⒋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⒌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冒号使用规则:

1、提示的内容中又有提示出现,往往在层次高或分量重、需要强调的提示处用冒号,层次低或分量轻的提示处往往不再用冒号。

2、总提示语后用了冒号,四种途径的提示语后面用了句号。这说明总提示重于分提示,包括分提示。因此总提示用冒号,分提示就不用冒号了,以示轻重之分。

3、冒号的停顿“有时也大于句号”,就是说,冒号不仅管到句尾,有时要管几个句子,有的甚至管全篇。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