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首发经济 激发消费活力
□ 王冠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首发经济发展,符合消费升级趋势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作为人文资源、产业基础、消费需求相对集中的地区,南京可以从瞄准趋势、活用资源、升级结构、探索创新、做优环境等方面加以着力,推动首发经济发展,更好激发消费活力。
强化消费趋势研究,让瞄准更精准
首发经济具有时尚、品质、新潮等特征,发展中必须做好提前瞄准、有效适应变化、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因势而动、取势而成。南京要继续深化产业发展及消费趋势研究,跟踪人工智能、线上体验等新兴消费领域市场细分及需求变化情况,注重行业动态和数据信息收集处理,推动首发经济统计方式探索与完善,为相关研究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充分借助行业协会、创投机构等力量,完善首发经济评价体系、发展报告等滚动跟踪研究及发布,拓展首发经济生态圈,更高效地帮助推动品牌价值与区域市场实现有效耦合。
捕捉资源活用机遇,领跑也要跟跑
首发经济本身兼具一定程度的文化属性,新一轮消费发展出更多具有文化传统底蕴的融合体验,以及对个性人文需求的积极回应。南京要捕捉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现有产业制造资源与新兴消费的有效结合点,建立完善跟踪研究、模式引进、创新引导等工作机制。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与消费融合体验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积极借鉴复制,对于老字号、小店名品等推进跨界合作及线上体验,对于知名品牌、新兴品牌等探索引进落地的可能性或利用本地场馆建筑、节庆民俗等进行融合营销的可行性,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不断提升。
推动供给结构提升,促转化做优化
首发经济,以“首发”为起点,更强调贯穿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链式发展全过程,也体现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思路。南京要助力已有和更多的“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加快推进产品创新和成果转化,拓展“杀鸡也能用牛刀”的产品创新空间,促进军民两用产品、ToB(面向企业)产品与ToC(面向消费者)产品等的转化,结合现有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基础,推动相关成果从研发到量产的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还要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农、文、旅、体、教、养等行业之间融合空间和首发机遇,促进资源整合转化、产品转型优化,以模式微创新、服务微改进赢得首发高效率、市场高收益。
拓展创新探索空间,从场景到场域
首发经济,一定程度上与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具有高度关联性,都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特征。要完善能够激发消费、鼓励创新的产业规划、商业规划,推动与首发、首展、首研等相适应的各类场景开放和创新,在对照上海、杭州等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经验做法基础上,适度审慎放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业态领域准入限制,鼓励企业在数据应用、城市治理、文体消费等领域场景的首发尝试。统筹完善不同层级商圈建设研究,鼓励不同定位类型商业中心差异化设计,进一步支持智慧消费、互动体验等领域探索,更好发挥重点项目引领示范作用,为首发经济提供更多场域支持。
做优营商服务环境,建平台树品牌
首发经济是一个地区商业活力、消费实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品牌形象和开放度的重要体现。要梳理完善首发经济相关服务政策体系,优化细化首发项目具体支持细则,实行有梯度、分层次的发展布局和奖助政策,探索设立首发经济办事服务绿色通道,鼓励企业更好发扬“四敢”精神。要构建完善高能级产业链协作平台、推广展示发布平台,持续办好首发经济发展大会、城市消费季等集中活动以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品牌活动,增强新兴经济领域人才、技术资源等吸引力。还要完善相关监管体系及消费者保护机制,努力打造出首发经济最佳体验城市等品牌效应。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党校教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调研中心特约研究员)
www.tstingmi.com 提供内容。